从“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说起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是一条民间俗语,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意思是:天下没有不解散的聚会,纵观华夏一千多年历史,总有不少分开别离的日子。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寓意是:聚散终有时。宴席上的饮食终有凉的时候,人总有分别的一天。茶,是总要凉的。当身边的人离去时,总有别的人会填补进来。不要把注意力总是放在离去的人身上,不要总是沉积在别离的悲伤中。无论曾经的相聚多么甜美,总有离散之时,甜美的日子终会结束。人要明白,离别是无法逃脱的宿命。人生的因缘确实如此,一路相逢,又一路告别。逝去的风景再美也终究是逝去了,即使再怀念也回不去了,无需再耿耿于怀。人世间总会有离离合合,就像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古往今来,许多圣贤就是因为重视和学习知识,才做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掌握知识尤为重要。世界像个万花筒,总有蜜蜂采不完的蜜。知识更
像海洋,人类总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掌握知识,从历史开始。世界改变了历史,知识改变了未来。掌握知识,从身边常识开始。筵席可以曲终人散,人的学习却永无止境。在我们身边,人总有你认识不到的未知世界,有很多常识,如: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常识,有时你对它会产生模糊认识。为便于大家正确认识这些常识,本人总结了筵席与宴席等13个常识问题,以供大家参考。
1.筵席与宴席
筵席包括席桌上的酒菜配置,酒菜的上法、吃法、陈设等。古时候没有桌椅,古人多席地而坐。古人当然不会直接坐在冰冷的地上,他们会在地上铺一张“筵”,“筵”的面积大,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地毯。人们在坐的时候会使用一种叫做“席”的坐垫儿。所以,“筵席”其实就是坐具。古人举行聚会的时候,会在大厅里先铺好“筵”和“席”,等待宾主落座,等聚会结束后就会撤掉。宴席就是有许多人出席,常常为宴请某人或为纪念某事而举行的酒席;筵席是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筵席可以是别人自主请客,也可以是大家聚在一起的酒席,不一定是别人请的,也可以是AA制的;而宴席则是别人请的,它是在筵席的基础上加上了礼仪成分。
2.鼻祖
鼻的本字是自。在上古时代,自就是鼻子的意思。在
甲骨文和金文中,自的写法都很像人的鼻子的模样。那时候,自的读音和鼻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徐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自,读若鼻。”应该说,自的本意就是鼻子。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因此自又有了自己的意思,成了第一人称代词。自的这个意思后来被广泛运用,结果反而不方便指他的本意鼻子了。因此人们另外造了一个形声字:在自之下加了一个声符“畀”,形成一个新字鼻,从此,自和鼻就有了分工,各指各的意思。因为自引申为开始的意思,所以鼻也继承了创始、开始的意思。《汉制考.说文》里有“今以始生子为鼻子”的说法,意思是把第一个出生的儿子称为鼻子,用的就是“初始”的意思。因此,最早的祖先、创始人就被称作“鼻祖”。
3.恐龙是混血还是冷血
最近,美国科学家找到一种研究恐龙新陈代谢率的新方法,即利用恐龙骨骼中的线索查明个体动物在其生命最后一个小时内的呼吸量,从而证实大多数恐龙都是混血动物。新方法没有考虑骨骼中的矿物质或恐龙的生长速度,而是着眼于新陈代谢的最基本标志之一氧气的使用。当动物呼吸时,会形成与蛋白质、糖和脂质反应的副产物。这种分子废物非常稳定且不溶于水,因此在石化过程中得以保存。它可以记录下恐龙吸入多少氧气,进而推断出恐龙
的新陈代谢率。科学家们分析了55种不同动物的股骨,其中包括恐龙和它们的飞行表亲翼龙、海洋远亲蛇颈龙以及现代鸟类、哺乳动物和蜥蜴。结果发现,恐龙的新陈代谢率普遍很高。蜥臀恐龙,如三角龙和剑龙,其代谢率与现代冷血动物相当;鸟臀恐龙,如迅猛龙、霸王龙等兽角类动物和蜥角儿类动物以及腕龙等巨大的长径食草动物是温血的,甚至是热血的。
4.加碘盐会致甲状腺结节吗
我国相关研究表明,在居民摄入的碘充足和碘过量地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分别是21.8%和20.7%,并无太大差异,没有看到因多补碘而增加甲状腺结节的情况。研究显示,碘与很多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呈u型曲线的关系。碘摄入过多和碘摄入不足都会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但这里的碘多上限值很高,需要达到每天800微克的摄入量,日常饮食中人们摄入的碘通常达不到这么高的量。相比之下,碘缺乏比碘过量更容易发生,危害也更大。我国给盐中加碘这一举措减少了与缺碘相关的流行疾病,极大的改善了我国人民碘营养不良的状况,实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5.秒睡的人睡眠质量会更好吗
有时候,秒睡、入睡快未必表示睡眠没问题,反而是患上某种疾病的征兆。比如,有很多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
合症的人,看上去睡眠很好,躺在床上就秒睡,一睡觉就打呼噜,但这不是睡得香的表现。睡眠期间呼吸反复发生暂停,长年累月下来,身体各重要脏器缺血、缺氧,容易诱发脑血管病、心梗、呼吸系统疾病等。鼾症就像睡眠中的沉默杀手,长期嗜睡或肥胖且经常打鼾者要及时就医,确定是否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如果能够排除这些疾病因素,对健康的人来说,能秒睡就是个很好的现象了。
6.为何儿童更爱吃甜食呢
研究表明,甜是婴儿在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到的味道,婴儿在出生之后最先吃母乳,而母乳就是甜的,所以儿童爱吃甜食是一种本能反应。科学研究表明,甜食中的糖分进入身体后可发生化学反应,刺激多巴胺分泌,多巴胺可刺激神经,使人产生快乐的感觉。另外,人体中一半儿以上的能量来自于糖,儿童活泼好动,能量消耗迅速,糖分能及时为它们补充能量。
7.人的嘴唇为什么是红色的
我们看到的嘴唇的颜色并不是嘴唇表皮自身的颜色,而是表皮里血液的颜色。事实上,嘴唇的表皮非常薄,很柔软,而且是透明的。由于血液是红色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嘴唇也是红色的。
8.植物是怎样净化空气的
植物是自然界的空气净化器:一方面植物吸收空气中
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有效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使空气变得清新;另一方面,森林或林带植物,用其秘密的树冠构成一面筛子,对空气中的灰尘起到阻挡、滞留和吸附的作用,从而净化空气。还有一些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另外,有些植物还可以吸附、吸收对人体有害的辐射,比如在电脑前放仙人掌,可以吸收显示器放出的大量辐射。
9.天鹅为什么在高空中不会缺氧
天鹅飞行高度能达到九千米,这个高度足以让他们俯瞰珠穆朗玛峰。我们都知道,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那么天鹅在高空中是如何解决呼吸的问题的呢?原来,与人类相比,天鹅的呼吸器官有很大不同:除了肺部,它体内有数个可以储存空气的气囊,在呼吸的时候,吸入的空气一部分进入肺部,另一部分进入气囊储存起来,这里并没有发生呼吸作用;在呼气时,气囊中的空气被压出体外,此时氧气会通过肺部进入血液,补充一次气体交换,这意味着天鹅即使呼气时同样可以吸氧。可以看出,天鹅每做一次呼吸活动,肺部就会发生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被称为双重呼吸。气囊和双重呼吸在天鹅高空飞翔时显得非常重要,如此源源不断的氧气供应,使得天鹅能够每时每刻都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呼吸。
10.“约法三章“”的由来
“约法三章“”原指刘邦攻入秦朝都城咸阳后,制定了简化秦朝苛法的做法,后来演变成为根本性的法律法规。“约法三章”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高祖本纪》。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秦都咸阳后,废除了秦的苛法严刑,只保留“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三条儿。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11.古代汉字为何竖着写
中国古代汉字书写是竖行,这大约与汉字初期的书写材料是简牍、书写工具是毛笔、汉字是方块字等有关。简牍形状狭长,竖写起来很方便,毛笔也是从上往下写比较方便,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这是古代的书写方式。虽然汉代以后纸被发明出来了,但是汉字书写已有很久的历史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依然通行竖写。
12.古时的睡字与睡觉
古代睡的本意是打瞌睡,与现在不同,古时的睡字不作睡觉讲。《说文解字》释曰:“睡,坐寐。”睡就是坐着打瞌睡。《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孝公既见未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此处的睡也是坐寐,即打瞌睡。如果理解为秦孝公时时躺下睡大觉,不仅语法上讲不通,情理上也说不过去。睡是坐寐,那么古代表示睡觉的字又有哪些呢?根据《说文解字》中的释意,寐与寝都是睡觉的意思。《诗经.卫风.眠》中的“夙兴夜寐”至今
仍在使用。至于寝字,古籍上也是数不胜数,如《论语.乡党》中的“食不语,寝不言”,还有《战国策》中的“暮寝而思之”等。除此以外,古代表示睡觉的词还有眠、卧等。睡的意思从打瞌睡转化为睡觉,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过程。到了唐朝,睡觉一词开始普遍使用。
13.松柏为什么叫“常青树”
我们熟悉的落叶树,树叶是春生秋落,一年完成一次更新,因此到了秋冬季节,叶片就会全部变色脱落。而松柏的针叶通常能够存活3—5年,老叶的脱落和新叶的生长往往同时发生,由于一直存在新叶,松柏在整体上就会显得郁郁葱葱,也就被我们认为是“常青树”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