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面意思来讲,格物就是研究万物,致知就是通过对万物的研究,进而了解万物的运行规律道理。
这层意思就有点偏向于物理学了。
所以,近代物理学又被称之为格物之学。
如果仅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格物致知,那就与宋明理学家口中的格物致知差之远矣。
格物致知有三层含义:
1、把“物”理解为“客观的物质”。也就是上文提过的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
2、“物”可以理解为各种事情,包括第1层客观物质。这层意思也是程朱理学所秉持的观点。朱熹曾经说: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通俗讲:通过对每一件事和每一件物的研究,去体悟其中蕴含的天理。这个天理可以是自然科学规律,也可以是社会运行的道,纲常伦理之道。如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如仁义礼智信。程朱理学的“天理”更加偏向于社会运行之道,纲常伦理之道。
3、王阳明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万事万物都在人的心里。所以,心学的格物可以理解为格心。在《传习录》中记载王阳明曾经去格竹子,希望通过对竹子的研究来明理,结果自然没能格明白天理,反而把自己累倒。后来,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终于明白了格物的根本意思——只需要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就行。因为万事万物都在人的心中,格明白了心,自然便会致良知,成就圣贤之道。
总而言之:格物致知有三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