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四千年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语文化。成语是汉语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成语是——殚精竭虑。


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

殚:竭尽;虑:思虑。意为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在句中作谓语、状语。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策林一·策头》:“殚思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 后人据此提炼出成语“殚精竭虑”。

成语故事:

《策林》是白居易写的一些政论性文章,在《策林一·策头》中,白居易写道:汉成帝时,小臣朱云请求成帝赐他尚方宝剑,杀汉成帝的老师、当朝丞相、安昌侯——张禹,因为此人擅长谄媚、欺哄君主、不干正事、不体恤人民。汉成帝一听之下,勃然大怒,认为朱云身居下位却毁谤上级,竞敢在朝廷之上侮辱皇帝的师傅,实在是罪该万死。御史见状便走上前,想把朱云拖到殿下。朱云却用手扒着殿边的栏杆不走,甚至把栏杆都扒断了,口中还呼喊:“如果小臣我能和龙逢、比干等历史上有名的忠谏之臣一起在九泉之下见面,也就心满意足了!但我却担忧朝廷以后将会变成什么样啊!”后来,在左将军辛庆忌的以死相谏下,成帝才收回了成命。

之后,成帝虽然没有将张禹治罪,但也不再宠信他了。后来,到了修理栏杆时,成帝却说:“别换新的了,就把原有的栏杆修补一下,以此来表扬直臣吧!在文章末尾,白居易写道,希望当时的皇帝能像汉成帝一样广泛听取臣下的谏议。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愿意殚思极虑、直言上谏、虽万死而不辞的决心。

成语寓意:

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做到公忠首先要做到为国家和公众利益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早在《国语》中已有“力有所能,无不为,忠也”的认识。到了清代,戴震也说“竭所能之谓忠。”毫无疑问,真正的公忠,就是要竭尽全力,在行动上没有任何保留。对于为政者而言,尤其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

从个人的角度,殚精竭虑对于个体是一种珍贵的品质。一个人如果能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扑在事业上,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近义词:费尽心机

反义词:敷衍塞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