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来临,天气越来越冷了。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不少人开启了冬季泡脚养生模式,“天冷了,泡泡脚暖一暖”。但泡脚真的就是拿热水泡一泡就完事了吗?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呢?

俗话说得好:“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因为脚上有大量与脑和中枢神经紧密连接的神经末梢,当脚泡在适当的热水中时,毛细血管会受到相应刺激,加速下身血液循环,以致平衡全身血液的回流。

冬季泡脚可以起到促进气血通畅、逼出体内寒湿之毒、调整脏腑功能,增加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还可以起到滋阴养肾,保证精力充沛的作用;用热水泡脚,不但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肌张力,还可以消除疲劳、对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但冬季泡脚又有什么讲究呢?

时间不能过长,水温不宜过高。泡脚水温以40-45℃为宜,最好不要超过50℃,泡脚时间以微微出汗即可,切勿大汗。

泡脚的时间晚上7-9时为宜。此时为肾经气血最衰弱的时候,足底血管会因为温水的刺激而扩张,有利于活血,进而加速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肝肾的效果。然而,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导致消化不良。

泡脚最好选择木桶。因为木桶的保温效果较好,降温慢。铜盆等金属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泡脚后记得按摩和保暖。在双脚发热时加以按摩,再穿袜子进行保暖,喝一杯温开水,促进新陈代谢,等全身热度缓缓退去之后入睡效果更好。

泡脚养生效果虽好,但以下几类人需要注意。

静脉曲张或血栓患者。热水泡脚时,下肢动脉扩张,皮肤充血,更多的动脉血液进入下肢。局部血流量的增加不但不会改变静脉回流的速度,反而会加重静脉回流负担,可能会加重血液瘀积,加重病情。

严重心脏病、低血糖患者。严重心脏病、低血压的患者,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脚。因为患者本身心脏和心血管功能较差,高水温可使神经受到刺激,毛细血管扩张。

高温加速了血液流量,短时间内加重心脏负荷,致使心跳加快、耗氧量提高,容易发生供氧困难,导致晕厥等意外发生,增加发病危险,所以这类人群泡脚或者足浴药疗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足部皮肤病患者。足癣是一种真菌感染,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以热止痒的做法,往往起不到效果,泡过之后,患处不仅更痒,还可能出现水疱等。此外,热水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可能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