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闇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闇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比喻一个领导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假如只听取单方面的意见、建议,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潜夫论
国家能够治理好,主要取决于有没有一个明君。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要向割草砍柴的人征求意见。”
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而圣明的君主能无所不知,所以像共工、鲧这样的坏人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语也不能迷惑他。
秦二世却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他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