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丘县的基本情况。封丘县为河南省新乡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新乡市东南方,南与开封隔黄河相望。县域面积12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万亩,辖6乡13镇,609个行政村(其中1个回族乡),总人口89.36万。封丘是千年古县,古为封父国,置县于西汉,因汉高祖刘邦为答谢翟母在其落难时的赠饭之恩钦封“丘地”而得名。下辖乡镇为2023-10-23黄德镇、尹岗镇、留光镇、潘店镇、居厢镇、鲁岗镇、城关乡、城关镇、王村乡、黄陵镇、荆隆宫乡、荆乡回族乡、李庄镇、陈桥镇、赵岗镇、冯村乡、曹岗乡、陈固镇、应举镇。

2.封丘县的城市荣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树莓之乡、中国道地金银花之乡、豫剧母体祥符调的发源地、中国相思文化之乡,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2022年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21年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2020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国金银花生产第一县。

3.封丘县的历史由来。春秋属卫。战国属韩、宋。秦属三川郡。西汉置封丘县、平丘县,属陈留郡。西晋初省平丘县入封丘县,属陈留国。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废封丘。景明二年复置。北齐又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滑州。唐武德四年属汴州。后曾改为守节县,又复置。宋属开封府。金因河患迁至小城。元初小城被淹,复迁至城关镇。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清乾隆年间属卫辉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3年属河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37年属豫北道。1946年原卫南县西南部、文岩渠及封丘县东部划出206个自然村,和长垣县部分自然村合置曲河县。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1952年属新乡专区。1969年属新乡地区。1986年属新乡市。

4.封丘县的文化底蕴。春秋时的黄池会盟、平丘会盟、虫牢会盟就发生在这里。白居易的名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连理枝一词就来自留光镇青堆村青陵台韩凭和息氏的千古爱情绝唱。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兵变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开创大宋三百年基业。封丘是豫剧祥符调发源地,陈素真、马琪、李景萼等众多豫剧名家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阎立品、金不换、范静和乒乓球世界冠军刘国梁传承着封丘的兴盛人文。

5.封丘县的民生工程。2023年全年民生支出3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5%。城镇新增就业840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新增返乡入乡创业2955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3笔,贷款金额8853万元。新增持证人数5071人,完成市定任务的118%。投资9377万元加快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及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等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投资1490万元扩充公办幼儿园资源。总投资1.8亿元的封丘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投入使用;总投资1.06亿元的8家乡镇和社区卫生院开工建设,其中城西社区、黄陵、潘店、孙庄等4家卫生院顺利竣工;完成了县人民医院胸痛、卒中、创伤等5大中心建设。

6.封丘县的交通状况。封丘县位于新乡市东南60公里处,直达山东省石臼港的新荷铁路,新开公路和106国道贯穿全境,南至陇海铁路50公里,西至京广铁路60公里,距107国道仅有30公里,国家高速大广高速公路经过本县,开封黄河大桥在该县境内,是南北公路交通动脉,高速公路可直达郑州国际机场。2023年,博学路西段、建国路南段、明理路东段等6条道路工程有序推进。投资2.5亿元的封曹路提升改造,封曹路西延、政通路东延、振兴路东段提升改造项目等市政道路工程全部竣工。创建全市首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兰原高速一期建成通车,兰原高速二期、长修高速一期、国道230一期工程正在稳步施工,国道230二期、长修高速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7.封丘县的地理气候。地处黄河故道,地貌复杂,沙岗平原洼地兼有,黄河大堤以南滩地较高,其余地势低洼,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65-72.5米黄河从县南和县东流过境内,流长56公里,最枯水位与堤背地面高低达3米左右,引黄灌溉非常便利,过境渠有天然渠、文岩渠两渠,水资源每年平均1.13亿立方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1.0度,7月份平均气温27.2度,年平均气温13.9度,年平均降水量615.1毫米,无霜期214天。

8.封丘县的改革创新。2023年成立23个教育集团,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有效提升。全面优化农村公办中小学校布局,整合撤并95所中小学校,稳妥安置552名教师,教育资源和师资配置更加优化。探索高校、高中“双高”合作办学新模式,封丘一中与河南师范大学正式合作建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选派驻企干部343名,包联企业530家,企业反映问题解决率100%;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重点,对全县一万余家市场主体常态化开展走访工作,以“两清单、双交办”的模式推动2721条问题全部销号清零。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年办件量7690件;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全年受理“好差评”业务382697件,好评率达99%以上。

9.封丘县的农业状况。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6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14.75亿斤。连续十四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全年肉、蛋、奶类产量稳中有增,畜牧业产能位居全省前列;大力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持续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封丘金银花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土特产推荐名录”,获得“道地名品”荣誉称号,生命果荣获第二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封丘县首个区域公共品牌——“封秋”集体商标成功注册,范围涉及新鲜水果、蔬菜、药材加工等42个类别。投入资金9450万元,实施33个村集体产业发展项目,覆盖10500户低收入群众,为村集体和脱贫群众增加收入567万元。

10.封丘县的经济实力。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7.4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19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全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增速八县(市)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2.99亿元,同比增长4.1%;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30.4元,同比增长4.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64.2元,同比增长7.7%,增速全市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1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组织地方级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5.8%,增速八县(市)第三位。35家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25.8%,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速44.5%,营业收入增速20%,固定投资完成额增速42.8%,均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二位;制造业投资增速75.5%,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一位。

11.封丘县的项目建设。2023年,长封一体化发展共实施项目36个,总投资165.3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49.21亿元,2023年完成投资31.35亿元。飞地园区起步区初具雏形。飞地园区共实施项目18个,总投资98.8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7.48亿元,2023年完成投资12.98亿元。其中,起步区占地1600亩,已导入产业项目4个、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项目4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5个;卫材园中园建设项目20栋标准化厂房已全部完工,投产达效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带动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城南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城南新区共计实施项目18个,总投资66.4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31.73亿元,2023年完成投资18.37亿元。

12.封丘县的城市建设。教育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3亿元,投资9000万元的博学路西段、建国路南段、明理路东段等6条道路工程有序推进。投资2.5亿元的封曹路提升改造,封曹路西延、政通路东延、振兴路东段提升改造项目等市政道路工程全部竣工。完成兰原高速连接线、兴华路、文化路和封曹路绿化提升改造,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城市管理规范有序。实行网格化管理、错时延时管理,推行柔性透明执法,全年规范和取缔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城市乱象1.6万处,纠正违章和不规范停车4.8万起。全年查处燃气违法案件17起,强制拆除违法建设1.08万平方米。黄池公园综合整治项目顺利推进。

13.封丘县的产业发展。立足现有制造业产业基础,持续壮大健康食品、服装加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和先进碳材料制造等新兴产业。成立县起重行业协会,促进我县起重行业抱团发展,做大做强;成立县衡器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培育我县衡器产业起势做大,健康发展。重点扶持富元食品、河南速轮、隧通机械、洋荣服饰等企业成长为带动性强的“链主”企业,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质效良好的支柱制造业产业集群。

14.封丘县的现代农业。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水利疏浚、节水灌溉工程等农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电配套、农机化、科技优”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大全县优质小麦面积100余万亩,粮食产量年稳定在15亿斤以上,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9亿斤以上。“第三代水果之王”树莓,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产业化程度全国第一、农民收益全国第一,欧美称之为“红宝石”、“癌症的克星”、“生命之果”。封丘种植金银花是国家原产地,荣获全国“五个之最”即人工种植面积最大、单位产量最高、管理技术最好、品质最优、效益最好,荣冠全国金银花生产第一县。

15.封丘县的历史名人。黄绂,字用章,封丘县黄小街人,正统十三年中进士,司职刑部郎中,成化九年升四川省左参政左布政使,成化二十二年升湖广巡抚,弘治三年任户部尚书兼左都御史。赵贺,字庆余,北宋开封府封丘县人,宋太宗淳化三年举诗经及第,补临朐县主薄,管理全县文书及兼办河务。毛玠,字孝先,东汉末年平丘今黄陵镇人,汉献帝刘协初平三年,曹操任兖州刺史时他被任命为治中从事,协助曹操署理政务,建安十三年曹操升为司空丞相,毛玠升为东曹掾主持,对官吏的选拔和考核。江端友,字子成,北宋开封府封丘县人,宋哲宗赵煦年间党同伐异政局混乱,江端友愤而弃官隐居不仕,后经吴元中推荐,授承务郎赐进士,不久被聘为宗人府教授。

16.封丘县的著名景点-嘉联生态园乡村旅游景区。位于封丘县应举镇。是一家融合中原乡村农业的现代生态园。这个生态园,结合自身资源特色和功能定位,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已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生态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园。园区内种植有珍稀精品树种、彩叶树种、观花观果树种等共30多个品种,种植了葡萄、梨、无花果、石榴、桃、甜柿子等休闲采摘产品约250亩,林下油用牡丹国家示范基地1400亩,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并发展了林下养殖,配套了餐饮服务以及旅游相关设施,形成了适合休闲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17.封丘县的著名景点-陈桥驿风景名胜区。地处封丘县的东南部,在黄河北岸,与七朝古都开封隔河相望。景区东西长18。9公里,南北宽16.7公里,总面积172。1平方公里。公元960年春,在赵匡胤等人的指使下,镇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县)长官派人谎报军情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打后周,声势很大,请求派兵援助。后周的宰相范质和王溥等人,不辨真伪,就急急忙忙地派赵匡胤带领全国的精锐军队前往抵抗。赵匡胤率领大军走到陈桥驿,就停了下来。当晚在他的策划下,发动了陈桥兵变。

18.封丘县的著名景点-封丘城隍庙。位于县城东大街路北,县级重点保护单位。创建于明洪武五年,县丞张宗海创建。弘治十一年知县袁仕重建。万历十一年知县郝国章重修,方亭1座,大门、二门各3间,城隍庙后殿二门上建楼,东西厢房各7间,后寝宫3间,东通锡印宫。清顺治九年河决庙毁,知县余缙建后殿5间,邑人周维曰升等续建乐楼3间。清乾隆六年知县戴兆重修。光绪二十年谢葆荣主宰封丘时重修大殿3间,拜殿3间,东西厢房各7间,二皂厅、三官庙、土地祠、罗祖庙3间、广生殿3间、火房3间。修补东屋6间,东楼4间亦补葺,其神像塑以金碧,栋掾饰以丹赫,经过四年修建才竣工。民国12年,又将大殿、寝宫两廊、皂君殿、老君殿、墙垣重修。

19.封丘县的著名景点-曹岗险工。该景区由陈桥驿站、曹岗险工和青龙湖三部分组成,由黄河大堤串连。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象征,因泥沙含量大,目前的黄河河床一般比大堤背面高出3-10m,因而称之为悬河、天河。曹岗险工是郑州铁桥至东坝头河段北岸唯一靠河的历史老险工,它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该处河水直冲河堤而来,更是险中之险,景致极为壮观,为全河之最,介绍黄河自然地理和文化价值,展示人与黄河相依相搏的历史画卷。目前在开封黄河大桥堤段已建成曹岗险工简介碑、天澜亭、大禹雕塑、盘龙石、风景树木、常绿草坪等景观。

20.封丘县的著名景点-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部封丘县和长垣县境内,总面积22780公顷,1988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天鹅、鹤类等珍禽及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目前已发现鸟类有13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有白鹳、白头鹤、白鹤、大鸨、天鹅、灰鹤等39种,列入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候鸟有80余种,每年在此路过、停留、栖息、越冬和繁殖的候鸟达数万只。封丘县的湿地属于河流湿地,主要分布在大堤两侧,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

21.封丘县的名胜古迹-宋太祖黄袍加身处。位于黄河段北岸封丘县东南13公里的陈桥镇,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位,开创了大宋王朝300余年基业。现存建筑有前大殿、后大殿、东西厢房、山门等,前大殿东前侧有一株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时拴马的古槐,称“系马槐”,树围5.4米,一千多年树龄,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见证。

22.封丘县的名胜古迹-青堆遗址。高出地面0.8米。遗址21504平方米。遗物有石器、灰陶和俑腿。1978年,又发现蚌镰、陶罐、陶瓮等;青陵台是位于封丘县城东北16公里留光乡青堆村东头有一土台,名“青陵台”。记述战国时期宋康王戴偃驱车出游,见一采桑女子貌美过人,心怀恶念,为能看到她,令人在青堆村筑土台望之,此即青陵台。康王差人访查,知是其舍人韩凭之妻息氏,康王要韩凭将其妻献给他,韩凭夫妇不从,凭在台下自杀,息氏亦投台死。宋康王命将其二人分葬于大路两旁,不准合墓,后两墓各生一梓树,根交于下,枝交于上,即相思树,树栖鸳鸯,雌雄各一。文人墨客多有题诗,现息氏墓前存石碑一通,为清康熙九年知县王赐魁所立。

23.封丘县的名胜古迹-封丘东岳庙。道教庙宇,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关,始建于五代后唐清泰二年。现存建筑有大殿、拜殿及门楼等,皆为清代所建。其中以大殿建筑最为壮丽,面阔五间,进深三问,单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覆顶,殿额悬“东岳齐天”金字牌匾一块,殿内金柱通体浮雕盘龙,刻工精湛,色彩浑厚;整个建筑造型宏伟壮观,结构严谨。中轴线两侧为新建长廊,内置北朝至明代石刻多通,是研究此庙历史的重要资料。

24.封丘县的名胜古迹-黄池会盟故城。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位于封丘县城南11.3公里的荆隆宫乡坝台村东,南临黄河大堤。周穆王曾游此地,春秋时为“黄池”。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在此大会诸侯,与晋争做盟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黄池会盟”,今存“古黄池碑”一通。“黄池芳草”曾为古封丘八景之一。据《封丘县志》记载:“天子东游于黄泽。歌曰:黄之池,其马喷沙,黄之泽,其马喷玉。”故此地也叫黄池。此处遗址长60米,宽50米,分布面积为3000平方米,遗址上仅存“古黄池碑”,为清康熙年间知县岳秀峰所立。



25.封丘县的著名景点-青龙湖景区。位于新乡市封丘县的曹岗乡,总占地6000余亩,是河南、山东沿黄流域最大的一处自然湖,历经二百多年未曾干涸过,素以清静淡雅著称。清乾隆二十年黄河决口时留下的一处自然湖泊。湖水面积2200亩,蓄水量300万立方米,南北长6.5公里,平均水深2米以上,最深处可达8米。因水深色青,南北狭长,宛如巨龙,故称青龙湖。该湖周围蒲苇丛生,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舟行其间,修蒲柔伏,长苇沙沙,浆声相间,笑语互听,由于蒲茂苇密,难觅人影。

26.封丘县的历史典故-鸣条之战。中国夏商之际,商军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击败夏军,灭亡夏朝的一次战争。夏朝末年夏王桀统治出现危机,属国商乘机先征服与商邻近的夏属国 葛(今河南宁陵北)。又派重臣伊尹至夏都,今河南巩县西南探测虚实,采取分别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各个击破。位于夏商之间的韦即豕韦等夏属国使夏孤立无援。商王汤迁率战车70乘敢死士6000攻夏,夏桀率军与商军战于鸣条大败,商汤建立商奴隶制王朝的故事。

27.封丘县的著名特产-封丘树莓。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的特产。封丘树莓果实大、口感好、产量高、无污染。2008年封丘县树莓被选进奥运会指定水果。2010年成为上海世博会推荐产品。封丘树莓产地范围为河南省封丘县城关镇、城关乡、回族乡、王村乡、应举镇、陈固乡、黄德镇、居厢乡、鲁岗乡、陈桥镇、荆宫乡、留光镇、曹岗乡、潘店镇、黄陵镇、李庄乡、尹岗乡、冯村乡和赵岗镇等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28.封丘县的著名特产-封丘金银花。梁代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有明确记载。封丘金银花蕾粗长肥厚,色泽艳丽,药用效率和保健作用很高。1980年,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考察了封丘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之后,投巨资在封丘设立了金银花生产基地。封丘金银花蕾粗长肥厚,色泽艳丽,药用效率和保健作用很高。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管理方式,成功驯化了封丘金银花独特的直立性能,而有利于通风透光,吸收养分,使得封丘金银花个大花肥,色鲜货绿,药用成分高,其质量位于全国同类产品之冠。

29.封丘县的著名特产-封丘芹菜。封丘芹菜形态根冠肥大,根似龙首,叶似凤尾,茎鞘如笙,色泽鹅黄清雅,入口甘甜脆嫩,细品芹香悠远,回味余韵绵甜,封丘芹菜根、茎、叶皆可入菜,生食脆而无渣,熟食鲜香兼有,具有蔬、果、药三品同源之特点。经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封丘芹菜每100g含维生素c 3.74mg,总糖1.16 mg ,粗纤维0.8 mg,铁0.17mg,锌0.16 mg,属低热量蔬菜。其粗纤维含量低、糖类、维生素c和锌的含量较高。封丘芹菜中的粗纤维的实际含量小于0.85%,可溶性总糖达到1.16%。

30.封丘县的美食小吃-青堆树莓。树莓又称覆盆子,具有“第三代水果之王”的美誉并有众多保健功能,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青堆村经过8年努力,将树莓成功确立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现全村树莓种植面积1350余亩,年加工树莓1000余吨,从事树莓种植及加工农户达300余户,形成了“津思味”牌树莓果汁饮料、树莓冻干果等产品系列,成为了全省最大的树莓种植基地及全国唯一的树莓饮料及冻干果加工基地。

31.封丘县的美食小吃-封丘卷尖。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的特色美食。封丘卷尖属于豫菜系。此菜味香而清爽利口,肉肥却油而不腻,一般常做下酒菜,满口生津。封丘卷尖是封丘本土特产,一般家庭都有自己做,饭店也有,以县城北街李家卷尖最为地道。封丘卷尖味香而清爽利口,肉肥却油而不腻,一般常做下酒菜。封丘卷尖吃的时候,将晾凉的卷尖切成片,盛在盘中,可摆成多种花样,上面放些香菜、香油就可以了。鲜红的肉芯,镶上薄薄的黄色金边,好同一幅精致的图画。

32.封丘县的著名特产-李金梅毛笔。封丘县李金梅笔庄,创建于清代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与安徽毛笔制作技艺属于同宗同源。该毛笔精选上等山羊毛、鼠狼尾毛、石獾毛、紫毫、过冬鼠须等动物毛料,经过选毛、脱脂、去绒、理毛、齐笔、清杂、汇笔、梳笔、捏笔、护笔、蹲笔、捆笔、栽笔、胶笔等八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以制作“纯紫尖”笔工艺最具代表性,精选云南纯野山兔毛加工而成,是书法蝇头小字、绘画勾线最得力的工具。

33.封丘县的著名特产-封丘石榴。河南省的著名特产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清康熙年间,曾作为贡品进献。封丘石榴,又称封裴石榴,因集中产于封丘到陈桥乡裴楼村一带而得名。封丘石榴是河南省的著名特产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清康熙年间,曾作为贡品进献。5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派人到河南访问封丘石榴生产状况。60年代,封丘石榴已作为拳头商品销往海外,为保护和发展名特品种资源。1986年封丘被定为石榴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司庄乡和陈桥乡等地。品种有红石榴、白石榴、铁皮石榴、刚石榴等。

34.封丘县的著名古镇-黄德镇。全国重点乡镇,地处新乡、安阳两市及延津、长垣、封丘、滑县四县交界,是封丘县的北大门。镇域面积58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8万亩,人口3.9万。省道308横贯东西,省道219连通南北,北有长济高速入口,东距大广高速4公里,西距京珠高速40公里,封丘县唯一的火车站(新荷铁路蒋村站)位于辖区内的蒋西村。据镇地老泰山庙清光绪年间残碑记载:“重修泰山行宫”,碑记内述舜帝东泰山路过此地居住,孔子周游列国在此讲学。相传春秋时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为防黄河水患,联已赵等国,修太行堤,时因该村北依此堤故起名黄代。

35.封丘县的著名古镇-留光镇。地处封丘县境东部,面积5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3万亩。辖28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5.2万人,距县城18公里处,距新乡市85公里,北邻赵岗镇,东临起重之乡长垣市,东南与黄陵镇接壤,南、西南界潘店镇,西与冯村乡相接。境内大广高速、省道220贯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天然渠、文岩十一支流穿镇而过。境内存有青堆遗址息氏墓、蛤蟆塌气坑等古迹。2010年9月成功实现了撤乡建镇,留光乡改名为留光镇。留光镇还是国球世界冠军刘国梁的故乡、中华名吃萧记烩面发源地、生命之果树莓的原产地。

36.封丘县的著名古镇-潘店镇。位于封丘县城东12公里处,区域面积73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1.6万户6.4万人,耕地面积7.63万亩。2005年原油坊乡并入潘店乡,2010年实现撤乡建镇。现有基层党委1个,机关党总支1个,党支部53个,其中村级支部45个(党小组93个),机关党支部3个(党小组6个),卫生党支部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3个,党员1860名。封尹公路横贯东西,S220纵贯南北,大广高速和兰原高速在境内交汇,高速出口距镇政府仅4公里。“巨堽卤肉”“小集西瓜”名扬四方,“八角琉璃井”“断堤鬼打堤”“营里迷魂阵”等历史传说脍炙人口。

37.封丘县的著名古镇-居厢镇。位于封丘县城北10公里处,全镇区域面积5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19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共有6756户,总人口35324人。有基层党支部25个,党员1179人。1974年正式成立居厢公社,1984年更名居厢乡,2014年撤乡建镇。居厢镇土壤肥沃,水质优良,环境优美,是远近闻名的适宜发展养生的“长寿小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毗邻省道S219封黄公路、环县赵陈公路贯穿东西,是县北乡镇的重要交通枢纽。周定王时,晋景公召齐、卫、朱、杞等9国诸侯在郑地虫牢开会,即历史上有名的虫牢会盟发生在这。

38.封丘县的著名古镇-荆隆宫乡。地处郑汴新一小时交通圈范围内,距郑州主城区约80公里,距郑州航空港区约50公里,距开封市区约15公里,距开封高铁站约10公里,距新乡市区约70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之内。未来国道、高速“一桥高架,三路齐飞”的局面即将形成:兰原高速,横穿东西;国道230,贯通南北;安罗高速,临界而过;大广、连霍、京港澳、菏宝高速,环绕四周。荆隆宫乡人杰地灵,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美丽的传说。“古黄池”遗址位于荆隆宫乡坝台村。历史传说“钟銮夜语”,发生在后钟銮城村。

39.封丘县的著名古镇-陈桥镇。位于封丘县城南16公里,南临黄河,区域面积10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另有2万多亩的黄河滩地和4万亩的开垦地及荒地。辖46个行政村,55929人。黄河从镇南部自西向东流过,境内流长15公里,引黄灌溉非常便利。过境河道有大功总干渠、天然七支渠;境内有东湖湿地、月牙湖等,水资源丰富。陈桥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宋太祖黄袍加身处”、陈桥驿站、系马槐、扳倒井等历史人文古迹,“宋太祖黄袍加身处”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40.封丘县的著名古镇-陈固镇。位于河南省封丘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西、北边界都与延津县接壤;全镇村村通公路,孙陈路纵穿南北,赵陈路横贯西东,西南、西北皆有公路与延津县相接,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耕地面积6.8万亩,辖23个行政村。陈固镇是远近闻名的“豫北商品粮基地”“封丘县金银花之乡”。目前金银花种植面积10000余亩,是封丘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全镇群众通过金银花种植、采摘、销售等途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近2亿元。

42.封丘的著名景点-使君祠。位于王村乡庙岗村,里面供奉着一个叫百里嵩的人,附近有他的墓。据《后汉书》记载,百里嵩,字景山,封丘人。任徐州刺史时某年境内大旱,百里嵩巡视辖属各县,其所到之处“遽甘雨辄澍”。因东海等三县地处偏远,百里嵩没有到达,干旱依旧。有乡老告泣,“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于是百里嵩不辞辛劳,又赶往东海等边远山地,百里嵩车马过处,甘雨立降。百姓把那雨叫“刺史雨”,甘雨随车一词便由此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