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没进中国四大发明,我是不服气的!


口感、营养能媲美肉类,价格便宜,还不挑做法,堪称完美食材。


但每次我做豆腐菜,都会有一大波人被豆腐的叫法、种类搞昏了头。


什么南豆腐、北豆腐、韧豆腐、嫩豆腐、内酯豆腐……傻傻分不清。


今天就来个豆腐大盘点


豆腐有哪些种类?怎么区分?哪种营养最好?怎么吃?豆腐也分真假?菜菜逐一给你说明白!


全篇包含以下内容

  • 豆腐的分类
  • 不同豆腐的吃法
  • 特色豆腐制品
  • 它们居然都不是豆腐?!





Part 01

豆腐的分类


磨好的豆浆,过滤煮开,再加上凝固剂,压制成型就成了豆腐。


豆腐种类的差异,其实就是凝固剂的差异。


市面上常用的凝固剂有卤水、石膏、和葡萄糖酸内酯三种。


分别对应了我们日常吃的三种豆腐:北豆腐、南豆腐和内酯豆腐


图源:自己做的


因为凝固剂和含水量的不同,三种豆腐在营养成分上也有所差别。


北豆腐因为质地紧实,营养最浓缩,所以蛋白质含量最高,但热量也较高。


南豆腐以石膏(硫酸钙)为凝固剂,带来更多钙,其钙含量最高


内酯豆腐的钙只来自大豆本身,其钙含量最低,但含水量高,质地疏松,所以热量最低



除了这三种常用凝固剂,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凝固剂


比如陕西的榆林豆腐陕西汉中的菜豆腐云南的石屏豆腐,都是用酸浆来点豆腐,利用微生物让大豆蛋白凝固。


云南石屏小豆腐


PS:平时听到的木棉豆腐和绢豆腐,其实是日本的老豆腐和嫩豆腐。



Part 02

不同豆腐的吃法


不同的豆腐,因为含水量、韧性、弹性等质地的不同,适用于不同的烹饪方式。


1、北豆腐


北方地区喜欢用卤水(盐卤)来点豆腐。


卤水凝固蛋白能力强,做出来的豆腐含水量较低、质地较硬、口感略“粗”,所以被称为“北豆腐”、“老豆腐”。


北豆腐


北豆腐疏松多孔,能很好吸汁入味,而且韧性强不易碎,适合炖、烧、煎、炸、做馅,甚至是卤。


只要把味调好了,就能最大程度尝到豆腐的鲜香~


1)炖


比如这道雪菜炖豆腐,北豆腐和炒过的雪菜一起,再下一把清爽的毛豆,小火慢慢炖煮。


直到豆腐里头煮出疏松的小孔,鲜香味儿都钻进去,吃起来太是滋味了。




2)烧


麻婆豆腐作为世界上名气最大的豆腐菜品,是我们的国民下饭菜,也是外国人的豆腐启蒙。


传统的麻婆豆腐使用北豆腐制作,久煮不烂更易入味,现在很多川菜馆也会内酯豆腐,吃着爽滑但做起来易碎,大家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




3)煎


南北通吃的小白菜烧豆腐,通常是用北豆腐做的。


而且一定要先煎一煎,不但吃着更焦香,且煎出的脆皮还让豆腐更好挂汁。


做好的豆腐外酥里嫩,孔隙中饱吸汤汁的鲜香,每一口都酥软、柔韧、味浓。




4) 做馅


北豆腐水分少、不容易发酸,加上比较吸汁,挺适合用来调馅。


比如北方就很喜欢豆腐素馅饺子、包子、烙饼。


不过使用前还是要先挤压出一些水份,做出来的成品才不会水汪汪。



5)卤


卤汁豆干是苏州一带的特产,它是爸爸的下酒小吃,也是妈妈的待客零嘴。


北豆腐切片后下锅炸成焦韧的豆干,再加入各种香料翻炒,最后卤制入味。


外层柔中带韧,内里软嫩,越嚼豆香味越足,卤汁香甜咸鲜。




2、南豆腐


石膏是南方常用的凝固剂,点出来的豆腐含水量较高、质地细腻、略有弹性,被称为“南豆腐”、“嫩豆腐”或“水豆腐”。


南豆腐


它含水量高,不易入味且易碎,但口感较嫩,更适合蒸、煮、烧,或炸。


1)蒸


传统粤菜百花蒸豆腐,就是把虾胶嵌在雪白的豆腐上,下有酱汁铺地,上有剁椒提神。


简单一蒸,既能当低脂午晚餐,还能做高营养早餐,简单快手无油烟。




2)煮


嫩豆腐滑嫩易碎,不适合像老豆腐那样久炖,更适合做滚汤


萝卜丝和煎蛋一起煨煮,至汤水微微现出奶白色。


再加入鲜虾、豆腐滚熟,就完成了萝卜豆腐煎蛋汤,格外的清爽鲜甜。




3)烧


这一道咸蛋黄豆腐煲,堪称蟹黄豆腐的平替。


咸蛋黄炒出沙,加入嫩豆腐、菌菇、青豆烩一烩,汁浓味美,全家老小都吃得心满意足。




ps:如果要煎南豆腐,需要小心操作,或是裹上蛋液再煎。


3、内酯豆腐


内酯是后来才有的新型凝固剂,与传统做法相比,内酯豆腐保水率极高,减少了蛋白质的流失,所以质地非常水润、细腻、有光泽


ps:“韧豆腐”也是内酯豆腐的一种,由于还加入了卤水,含水量低一些,兼具了柔软和弹韧的特性。


内酯豆腐


内酯豆腐的口感最细腻,但光滑的表面使它难以入味,还容易出水,最易碎。


吃法基本上可以跟南豆腐互通,要是追求更嫩的口感可以用内酯豆腐。


但它能做到生吃,以及能炸出爆浆感,这两点是其他豆腐难达到的。



1)打豆浆


内脂豆腐不会发酸、发苦,甚至能即食。


我有时想喝豆浆但忘记提前备材,搅拌机加入即食内酯豆腐、饮用水,便能立马做好。


省去了泡豆子的麻烦,比起用黄豆打出来的豆浆,它的豆酯香味更醇厚。



2)凉拌


内酯豆腐不会发酸、发苦,甚至能生吃,是三种豆腐里最适合凉拌的。


这道豆腐三明治,出自中式创新餐馆——花悦庭。


仿照三明治的造型,两刀把豆腐划成三片,夹着一层肉沫、一层豆苗,口感滑嫩细腻、清清爽爽。




3)炸


广式茶楼有一道新式茶点,叫一口酥豆腐,就是用内脂豆腐炸成的。


在极致酥脆的外壳下,是细嫩到融化的雪白豆腐,酥松与嫩滑交叠。


内脂豆腐水分大,一般是不易做脆皮,所以一定要裹上一层炸粉才好做成功。




要是你们也想用内脂豆腐来烧菜,最好也是先炸出脆皮后再做,这样就不易碎,还好挂汁入味。


比如八珍豆腐锅塌豆腐都是这么个法子。


锅塌豆腐


4)烧


在内脂豆腐外层卷上一些别的食材后再煮,也能解决易碎的问题。


比如这道茄卷豆腐,豆腐茄子一卷一煎,毫无难度,重点在于加入秘制料汁来调节风味。





Part 03

一些特色豆腐制品


除了以上三种豆腐,平时我们吃得较多的油豆腐、臭豆腐、冻豆腐等,并不属于某个豆腐分类,而是豆腐的加工品。


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特色豆腐制品,都吃遍了,也就走遍了中国。


1、油豆腐:客家酿菜好帮手


南北方都有油豆腐,北方也叫豆腐泡、豆泡,广东还有些地方叫豆炸。


一般用北豆腐来炸,外壳金黄较硬实,里头是松软可口的蜂窝状。若是用南豆腐做,炸的时间更长,且不好成型。



有韧性、还巨吸汁,拿来红烧、烫火锅或直接蘸酱吃都很赞,但最经典的吃法还得是客家人的酿油豆腐。


酿肉是常规操作,像韶关南雄这道芋泥酿豆泡,真一口惊艳。


豆泡柔韧,芋泥吸饱肉汁变得油润,偶尔嚼到些香菇、马蹄,口感有粗有细,香绵不腻。




2、冻豆腐:东北炖菜优等生


冻豆腐,是无数东北老铁的乡愁。


在没有冰箱的年代,数九隆冬的东北,室外就是天然的冷柜,大碗鲜豆腐往屋外放一夜就冻成了。


现在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冻豆腐,在家有个冰箱就能做。



低温让鲜豆腐内的水结成冰,膨胀的体积挤压豆腐蛋白组织,让豆腐更有韧性,且内部布满了疏松的孔洞。


和五花肉、大白菜咕噜噜一锅乱炖,它就像小海绵一样,吸饱汤汁,一咬会biu汁!




3、臭豆腐:长沙头号小吃王


臭豆腐的臭味,来自浸泡豆腐的臭卤水配方:


采用豆豉、香菇、冬笋、白酒、盐等原料混合,封坛发酵,少则半年,多则数年。


白花花的北豆腐在臭卤水中浸泡上色、入味,就成了臭豆腐生胚。



一般油炸后配料汁,再撒上些榨菜碎、辣椒末和香菜来吃,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当属长沙臭豆腐。




4、毛豆腐:徽州长毛上等菜


中国人吃臭豆腐就算了,放到长毛的豆腐也吃成了一种美味、吃成了非遗,说的就是安徽的毛豆腐(霉豆腐)


豆腐块放置竹条上,在15℃-25℃下经过3-5天乳化,表面长有一层细密的白毛,还均匀分布黑色孢子,就做成了。


毛霉菌分泌出的蛋白酶,让大豆蛋白转化成氨基酸等物质,赋予了豆腐异常的鲜美。


油煎是最常见的吃法,然后配上小菜和蘸料食用。



ps:以上四种豆腐制品,一般都可以用北豆腐来制作。



Part 04

它们居然不是豆腐?!


有些虽然叫豆腐,或者长得像豆腐,但并不是真豆腐,有些甚至连一粒黄豆都没有!


1、千页豆腐


千页豆腐主要成分是大豆蛋白粉和淀粉,再加点食品添加剂,就有了Q弹爽滑的口感。


它的营养倒不假,蛋白质含量还挺高的,值得吃,干锅千页豆腐可还是川湘菜馆里的热门菜呢。




2、鱼豆腐


鱼豆腐相当于油炸鱼丸,主要成分是鱼肉泥和大豆蛋白粉,算是跟千页豆腐有点亲戚关系吧。


平时吃麻辣烫、打火锅,鱼豆腐算是必点单品了,但它钠含量和脂肪含量较高,不建议常吃哦。


麻辣烫里的鱼豆腐


3、玉子豆腐、魔芋豆腐、杏仁豆腐、奶豆腐


玉子豆腐、魔芋豆腐、杏仁豆腐和奶豆腐,从原料看,基本和传统豆腐没啥关系了。


玉子豆腐就是凝固好的鸡蛋羹,通常先裹粉煎炸出酥皮,再加酱汁红烧,比如经典家常菜金针菇玉子豆腐




魔芋豆腐的主原料就是魔芋,热量很低,可以替代主食,花3、4块钱就能买上一大块,减脂党可以盲入。



直接切大块下火锅、跟酸菜炒、做焖菜的配菜都好吃,或者像我这样做成香辣魔芋干,可入味了。




杏仁豆腐的主要原料是甜杏仁(南杏仁),打成浆后加入牛奶、糖、寒天粉,冷藏凝固即成。


据说起源于江浙,也是老北京经典夏日冷食,在广州的老字号玫瑰甜品,杏仁豆腐也是必吃招牌。




奶豆腐是中国奶酪,蒙古人民的日常奶制品,由鲜牛奶凝固发酵而成,能提供大量的钙和优质蛋白。


蒙古人常喝的咸奶茶,通常也会搭配奶豆腐,更加浓厚醇香。




看到这,相信你们已经更了解豆腐。


但其实,在豆腐的整个生产过程中,还有些“副产品”,也是我们日常会弄混的。


比如说腐皮、腐竹、千张、香干、豆干、素鸡等,你也都能搞清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