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就二月,怎么还有个闰二月呢?
这个事情,还要从月亮说起……

咱们的老祖宗有两种记日子的方法。
一是看月亮。原因很简单,因为规律明显。
月亮从盈到亏 再由亏变盈,一个周期算为一个阴历月,一个阴历年有十二个月,共354天。

另一种方法就是看太阳。
太阳导致的光照变化产生了四季,人们根据四季更替,总结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经验。
地球绕太阳一圈是一个阳历年,一年大概有365天。

古人用阴历计算日子,阳历指导农耕。
可是算着算着,阴阳历之间的时间差越来越明显,解决方法也简单粗暴,那就是——把阴历拉长。

于是每隔两三年,古人们会在阴历年中加上一个月,被加上的这个月就叫做闰月。
由阴历月和闰月结合而成的日历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历。

了解了闰月的来历后,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闰几月究竟是如何决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