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和四川都是群山围绕的封闭型区域。关中多次成为“龙兴之地”,四川却只出土皇帝,从来没出过真皇帝。这是为什么呢?

01


最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饶胜文先生的《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这本书从以往很少见的视角——军事,对中国地理做了一番深入分析。


作为中国人,对中国地理,我们当然不陌生。中学有地理课。就算很多详细内容忘记了,都还给老师了,但重要的知识点,肯定多少还记得,比如黄河、长江、秦岭淮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等等。


但是,这只是从地理的角度看地理。《布局天下》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那就是从政治家及其谋士的角度看地理。


这是什么意思呢?


概括来说就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去认识、理解那些地理概念。比如:陕西的关中平原是重要的“龙兴之地”,秦汉、隋唐两大帝国,都是从关中出发,统一天下,成就帝业,建立了大一统的新王朝。为什么会如此?关中地区有什么特殊之处?


单纯从地理角度看,四川盆地和关中地区有类似之处,都是群山围绕的封闭性区域。关中成为“龙兴之地”,四川盆地却截然相反,几千年下来,没有一个大一统王朝是从四川起家的。四川的割据势力,最终都是被别人统一,他们可从来没有统一过别人。这是怎么回事?四川盆地什么风水不好,怎么那么没有“帝王气”?


这些问题,可以从地理中找到答案。


《布局天下》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些地理知识,具体说,就是中国地理中的军国大事。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02


相比相比其他一些国家,中国地理的特点是高度多样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沙漠、戈壁、草原、热带雨林等等,无所不有。可以说,地球上有的地形,中国差不多都有。

因为这种高度的多样化,中国地理中包含的军国大事,也是内容丰富,并且包含好几个层次。一些表面上的内容,大家都能看得出来。比如四川盆地易守难攻,中原大地则无险可守、四面受敌。但是,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内容,就只有老谋深算、历史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及其谋士才能洞察了。

那些表面上的内容,我们这里就不多说了。这里重点说说中国地理中包含的深层的军国大事。

《布局天下》在中国的地理单元中选出“四角”和“四边”。这八个地理单元,是中国历史上军国大事最重要的“舞台”。其中,“四角”比“四边”更加重要。

“四角”分别是关中、河北、东南(江南)、四川。“四边”分别是山西、山东、湖北、汉中。

《布局天下》逐一详细分析了“四角”和“四边”,内容很详实。篇幅所限,这里不可能复述。我只挑最深层的那些来说说吧。

(一)关中

关中,又称为关中盆地、渭河谷地、八百里秦川,就是现在陕西省以西安为中心的那片地方。这里四周都是大山,有四个重要的关口和外界相通,或者说,被四个重要的关口包围着,所以称为“关中”。这四个重要关口是东边的函谷关,东南方向的武关,西边的散关,西北方向的萧关。其中,函谷关最为重要。

说到关中,一般的理解是,这里地势易守难攻,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如果能占据关中,实力不足时退回去闭关自保,实力强大时就可以

“开关延敌”,出关抢地盘,很有主动性。秦国的统一战争,刘邦的楚汉战争,隋唐王朝的建立,都是以关中为根据地,最终成就帝业的。看来,这是关中能成为“龙兴之地”的主要原因。

这种认识当然是正确的,但深度不够,流于表面。

对关中地理优势的深层理解,要联系到其东侧的山西和南侧的四川。

前面说了,关中属于“四角”之一,并且,多次成为“龙兴之地”。山西则是“四边”之一。并且,“四角”比“四边”更重要。山西这个“边”之所以不如关中这个“角”重要,就是因为关中可以外扩到山西,把山西变成关中的“左翼”,而山西却没办法向关中扩展。

四川虽然属于最重要的“四角”之一,但却是“四角”中最弱的一角。其他三角都曾经成为“龙兴之地”,可是四川只出过土皇帝,没出过真皇帝。之所以如此,和山西的原因类似。关中可以外扩到汉中、四川,把四川变成关中的“右翼”,但四川却没办法向关中扩展。

关中的这种“两翼扩张”,以秦国的统一战争最为典型。秦统一六国时,一方面向东攻击韩国和魏国,占据了山西,有了“左翼”;另一方面则是占据了四川(建造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就是秦国派来的官吏),有了“右翼”。两翼支撑之下,秦国这只“大鸟”就可以振翅高飞了。接下来就是全力攻击正面的楚国。消灭了楚国以后,秦的统一大业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类似的情况在刘邦时代再一次上演。刘邦本来占据了关中。项羽把他赶到了汉中,没想到这反而成全了刘邦。待到刘邦反攻,回到关中,关中、汉中、四川这些地方就连成一片了,成了刘邦的根据地。萧何坐镇关中,源源不断地给楚汉战争中的刘邦送去士兵粮草。刘邦因此才能在楚汉战争中屡败屡战,最终打败了项羽。战后论功行赏,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其实,是四川、汉中这个“右翼”的作用最大。

刘邦在和项羽作战的同时,派韩信率大军沿北路,也就是从山西方向突破太行山,进入河北,攻击齐鲁。两翼都取得胜利以后,刘邦才能在中原把项羽追得只能乌江自刎。看,同样的两翼齐飞,中央突破,一统天下。

可见,关中的地理优势,一方面是其本身的险峻和易守难攻,但更重要更深层之处则在于,关中处在山西和四川这两个重要地区之间,可以把这两个重要地区变为自己的“两翼”,然后就可以形成对中原的强大突击力,成为“中原逐鹿”的最后赢家。

这才是关中多次成为“龙兴之地”的深层原因。能看到这一层的政治家及其谋士,在占据关中以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向“两翼”拓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希望成就帝业。如果以为占据了易守难攻的关中,就足够了,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样,是不可能统一天下、成就帝业的。

不过,话说到这里,并没有完。关于关中,还有一个深层的历史大势。

关中成为“龙兴之地”,是在秦汉、隋唐时期。唐以后,关中就再也不是“龙兴之地”了。这是为什么呢?

你肯定会想到中国经济重心的变迁。确实,一方面关中地区已经开发很久,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承载能力下降,已经难以养活中央政权的庞大人口。另一方面,唐以后,江南地区的经济后来居上,超过了西北的关中地区。中国政治的重心,随着经济重心的移动,也向东转移了。这样一来,关中地区当然也就没有机会成为“龙兴之地”了。

这个认识很正确,但同样是有待深入。有一个中国历史大势的根本转变,没有明确说出来,那就是,唐以前,中国内部的对立和斗争,主要是东西之争。唐以后,南北之争取代东西之争,成为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无论是秦的统一六国,还是随后的楚汉战争,西汉建立以后刘邦的继续讨伐和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以及唐朝时的安史之乱,都是东西之争。由于是东西之争,关中包含山西、四川“两翼”的“大鸟”结构,就很厉害,可以集聚西部的力量,形成对东部的“破竹”之势。

唐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南北之争成为主要矛盾。这时候,关中即使还能形成“两翼齐飞”的“大鸟”结构,也成了无的放矢,没有用了。无论是关中原来的易守难攻,还是“两翼齐飞”的“大鸟”,都成不了“龙兴之地”了。主舞台转移到了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