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作老人节,被定于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有多传统呢?据现有文献记载,重阳节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那重阳节又需要做些什么呢?
现如今,许多人都不怎么过重阳节了,甚至不少孩子都不太清楚重阳节究竟有什么来历。那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人在重阳节,都做些什么吧!
重九之日 | 祭祀天地,告慰先祖

在《易经》中,“六”被定为阴数,“九”则定为阳数,重阳被定于九月九日,是因这一日日月并阳,是为极数。而两九相重,故而又叫重阳,或是重九。
单从“重九”这一线索上,聪明的小伙伴就不难猜出,重阳节的起源跟祭祀有关。
上文我们说过,重阳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在《吕氏春秋》的《季秋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意思是说,九月的时候,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畜牧的家禽、家畜们也都肥了,因而要在这个时刻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以祈来年五谷丰登、家畜兴旺。于是天子择此日,献贡品祭祀天地。
所以,早期重阳节,并不单单是一项民间活动,它更富有浓烈的政治色彩。

祈福 | 富有深意的饮宴文化
随着上位者的影响,重阳节在经历长时间的演化之后,逐渐走向民间,成为人们热衷的节日活动。
《西京杂记》中,西汉宫人贾佩兰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便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于是,人们会在这一天,效仿天子祭祀,登高祈福,求神明祖先保佑自己长寿。(*天子祭祀一般会选择在有名的高山上进行,故民间效仿亦做登高之举。)
同时,民间更是在这一天盛行大型的饮宴活动,这也是由先秦时庆丰之宴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就写到:“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由此可见,祈求长寿及大型饮宴活动,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宴 | 先古之民吃喝什么?

说到大型饮宴活动,想必大家都很好奇宴会上都吃些什么。
这不,《东京梦华录》卷八中就有记述:“节前一二日,都人作重阳糕、 各以粉面蒸糕遗送 ,糕上插彩色小旗,糕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果实,如石榴子、栗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
意思就是说:重阳节之前的一两日,人们会制作重阳糕作为饮宴活动的主要吃食。重阳糕以面粉做成,上面会插上小彩旗,并以不同的水果、干果、肉类作为点缀。更有重阳糕被做成狮子蛮王的样子,放置在糕点的最上方。
所以,别看古人在这一天重点是吃重阳糕,但各种糕点却大有文章。以蜜饯、蜂蜜、水果、蛋黄及各色肉末制成的彩色、并附有雕花的精美糕点,是重阳之宴的重头戏。

饮宴饮宴,有宴自然有饮。重阳节这日,自古就有喝菊花酒的习惯。发展到宋朝,饮品文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变化。
众所周知,宋人尚茶已然到了无茶不宴的地步,于是乎,在重阳节这个以吃糕点为主的饮宴活动中,妇女小孩们、以及不喜饮酒的男士,都会选择以茶代酒,共享重阳之乐。
滋味丰富的糕点,不论是佐以甘甜的菊花酒,还是配上清新的香茶,都能让人食指大动。

好了,关于重阳节的由来和饮食文化今天就介绍到这。看了这么丰富的重阳活动,你是否对重阳节多了一分期待?
如果你也喜欢这份古老的仪式感,不妨在周末购买一些糕点,配上美酒香茶,讨个健康长寿的彩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