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我们中国华夏子孙所崇拜的一种动物,在古代只有掌握一切权利的皇帝才可以称之为龙,服饰上才可以绣龙的图案,改革开放后,虽然人人都可谈龙穿龙,但龙依旧是我们崇拜的充满神秘的生物,而龙中还有一种非常厉害的种类成为蛟龙,蛟龙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蛟龙。


南朝时有个人叫祖冲之,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呢?对的,他就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数学家,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他还是一位天文学家,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学霸,喜欢整理各种文献资料,在整理的时候也发现了很多秘密,他把自己总结琢磨出来的这些知识写成了一本书,名字叫《述异记》。


这本书中将其中一种龙的来龙去脉讲的清清楚楚,可惜到今天已经失传了,南朝任昉也作了一部《述异记》,其中记载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化为角龙,千年化为应龙,那最初的原型水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


根据史料记载,水虺似蛇,有四足,长居水下黑暗洞穴,可数年不食,正常寿命可达一百年以上,这种动物到现在可能仍然存在,只是数量极为稀少不易发现,在这里我们也不再多说它的学名,以期保护,它们在历经数百年后,部分修炼存活者将会头生双角,称之为“蛟”,它还要修炼千年,才有机会成为龙,而在这千年之中,它的名字就变得丰富起来,分别有蛟、鲛人、走蛟。


为什么叫鲛人呢?当它们的地点是在陆地之上的泉潭井穴之中,数百年后它们中的一部分就会成为“蛟”,但如果它们的地点是在海山之上的泉潭幽穴之处,数百年后,一部分就会成为“鲛人”,“蛟”是虫字旁,有四足,而“鲛”是鱼字旁,有鱼尾为人身。


曾有著名史料中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费织绩,其眼泣能出珠,《述异记》中记载,南海出鲛消纱,一名龙沙,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博物志》记载,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费织绩,其眼泣能出珠。《太平广记》中记载,海人鱼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结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麟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与池沼,异不伤人。


《山海经 海内南经》中记载,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因此,它们还有一个名字叫“人鱼”,秦之前,人鱼众多,后修秦始皇陵时要以人鱼炼油为灯,重赏捕捉人鱼者,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始皇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因为蛟和人鱼同样都是修炼了数百年的水虺,因此秦始皇捕杀炼油的其实是蛟和鲛鱼两种同源生物。秦之后,鲛鱼和蛟都很少见到了,但鲛鱼给人留下了极美好的印象。


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有海边的人曾挖池子养鲛人,并与其一起生活的故事,但鲛人是永远成不了龙的,而能成为龙的只有蛟,等到它们修炼千年左右,完成走蛟的过程,才有可能成为龙,这就是龙的来源。看后你是不是涨了很多知识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